余文凯:信用应用创新是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的核心
来源:新华信用 发布时间:2021-01-25 文字大小:大 | 小
2017年10月1日施行的全国首部综合性地方信用立法——《上海市社会信用条例》明确,上海市公共信用信息服务平台(以下简称“上海市信用平台”)是本市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的基础平台,承担信用信息互联互通的枢纽作用,由上海市公共信用信息服务中心(以下简称“上海市信用中心”)负责建设、运行和维护。同时,上海市信用中心负责建设运维的上海市商务
诚信公众服务平台(以下简称“上海市商务诚信平台”)也于2016年10月正式开通运行,在全国率先实现公共信用信息与市场信用信息交互共享。
上海市信用平台建设整体走在全国前列,在国家发改委组织开展的2018年全国各级信用信息共享平台和信用门户网站建设观摩培训活动中,获得示范性平台网站称号;2019年全国信用APP观摩活动中,获得政府类试点推广项目称号。
近年来,上海市信用平台在支撑全市信用建设方面形成了哪些典型做法?积累了哪些经验?下一步将如何进一步推进?记者专访了上海市信用中心主任余文凯。
以信用平台为支撑,持续推进社会信用体系建设
“目前,社会信用体系建设正处在从建立基础到深化应用的阶段。过程中,上海市信用平台不断探索和推进数据归集、系统建设、应用创新等各项工作,全力支撑本市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助力提升城市能级和核心竞争力。”余文凯说。
余文凯表示,目前,在数据归集方面,全国首创公共信用信息目录管理模式,每年编制和公布公共信用信息数据清单,并形成数据清单、应用清单、行为清单“三清单”编制指南的地方标准,已在全国复制推广;数据归集基本实现政府部门、2400万自然人和220万法人全覆盖。
在系统建设方面,基本形成了联通共享的系统架构,在全市构建了1个市级平台、16个区子平台、N个行业领域子平台“1+16+N”互通共享的平台体系,市级平台内部打造了“信用上海”平台、网站、APP和微信“四位一体”的服务支持体系,并与全国信用信息共享平台实现互联互通。
在应用创新方面,基本形成了政府、市场、社会共同推进的应用格局。积极推进政府应用,聚焦“信用+放管服”,支持政府采购招投标、专项资金管理、新能源车补贴发放等领域信用应用,深化推进“多证合一”工作,支撑城市精细化管理;着力推进社会应用,聚焦贴合社会信用感受度,以信用上海APP为载体,针对信用好的主体提供优惠优先信用惠民便企措施,并形成图书馆信用免押金办证、诚信优享美术馆等典型案例;深化推进市场应用,聚焦“信用+市场服务”,开展信用核查和信用评价,服务大型国有企业自治,支持信用服务行业发展,落实国家发改委“信易+”系列项目工作部署。
以应用创新为核心,努力营造“守信受益、失信惩戒”氛围
“上海始终坚持应用导向,围绕全市重点工作,不断推进政府、市场和社会各领域的信用应用。上海市信用中心牢牢抓住信用应用这一关键,以应用创新把握大数据挖掘和应用趋势,努力营造‘守信受益、失信惩戒’的良好社会氛围。自2014年上海市信用平台成立以来,为社会提供查询服务约7952万次,其中查询法人约4136万次,查询自然人约3816万次。”余文凯说。
余文凯还表示,上海市信用中心在推进信用应用创新过程中形成了一批典型应用案例。以服务商务诚信建设为例,上海市信用中心聚焦市场信息的归集、共享、应用、标准制定等工作,不断提升上海市商务诚信平台服务能级。基于公共与市场信用信息交互共享机制,平台型企业与上海市信用中心签订信用信息共享协议,明确交换共享的数据目录,包含信息事项、公开属性、更新频率等内容,开通客户端,开展信息共享和查询应用。平台型企业将其核心业务中产生或获取的60%以上信息事项,如企业登记的基本信息、信用信息统计结果、信用评价结果等,提供给上海市商务诚信平台,累计采集数据54万余条。上海市商务诚信平台将公共信用信息推送至平台型企业,累计推送数据150万余条。企业将公共信用数据与自身数据结合,利用信用大数据分析和信用等级评价等手段,主要用于企业自治管理、融资服务等,比如,找钢网在“胖猫白条”中嵌入公共信用维度,用于支撑信用赊购服务,目前累计查询平台65945次。
余文凯还提到,今年上海市信用平台重点在服务中小微企业融资上下功夫。5月,上海市信用中心上线中小企业融资综合信用服务平台(上海),为中小微企业营造“信息共享+信用赋能+融资匹配+线下推广+政策配套”的信用金融服务生态闭环;目前,累计注册用户约45万个,产品申请约72万次,授信超过6万笔,授信额约32亿元,得到了市场主体的积极反响和国家公共信用信息中心的充分肯定,拟纳入全国信易贷平台试点示范。
以规划为引领,思考“十四五”推进社会信用体系建设
余文凯表示,信用是市场经济的基石,信用是提升城市能级和核心竞争力的重要手段和支撑,优化营商环境的重要基础和要求。“十四五”时期全市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将从建立基础转向深化应用拓展,迈入全面发力、全面渗透、全面提升、组合推动的高质量发展新阶段。随着信用建设的深化推进、信息技术的深刻变革和数字经济的加快发展,信用工作也将面临新形势和新问题。
“一是着力深化信用数据治理,积极拓展纳税、公积金社保缴纳等正面增信信息,持续强化信用数据加工、治理和动态更新;探索形成一套行之有效、可复制推广的信用信息共享标准体系,积极推动跨领域、跨部门信用信息融合;同时做好信息主体权益保护工作。
二是重点聚焦信用核心应用,继续深化构建政府、市场、社会全方位应用格局的同时,衔接好上海市三大任务、五个中心建设、进博会等重大战略。
三是规范完善联合奖惩机制,规范跨领域联合奖惩,进一步明确认定标准、程序和措施,注重与法律法规制度的有效衔接;深化跨区域联合奖惩合作,推动区域守信、失信行为认定标准、措施互认,监管互为;建立健全信用修复机制,建立信用修复制度,完善信用修复工作流程。
四是推进服务各类相关主体,信用中心立足中立性、公益性定位,提供信息主体信用信息的客观记录,面向社会提供便捷的信用数据查询服务;搭建对接平台,发挥政府部门、社会组织、市场机构等各自比较优势,贴合市场主体和社会公众的感受度,为信用经济发展和信用社会建设提供有力支撑。”余文凯说。
(作者余文凯,上海市公共信用信息服务中心主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