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用息县欢迎您!  今天是:2025年8月13日 04:09 星期三

安卓客户端

IOS客户端

使用提示:

用手机上的二维码扫描软件拍摄对应图标右侧二维码下载

  • 全国一体化信息查询
  • 行政许可与行政处罚
  • 站内查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 > 信用学堂

千年古村 诚信传家

来源:大众网 发布时间:2020-11-27 文字大小: |
在孟子故里山东省邹城市西南部,有一处古老的村庄,这里山清水秀,景色宜人,悠久的人文历史景观,吸引着众多的探访者。
 
  上九山村是一座千年古村,更是一处有酒有故事的山间乡野。这里拾阶而上的石头路蜿蜒幽长,路两旁祖辈传下来的手工作坊一间挨着一间。在这座千年古村里,一个又一个诚信故事刻进了岁月,影响着一代又一代上九山人。
 
  莫道无人见
 
  存心有四知
 
  王记老酒坊是进村后的第一家作坊,这里手工酿制的粮食酒以味纯、量足而出名,但在酒坊开张之初,却还有着这样一个故事。
 
  酒坊始建于清朝末年,曾经的创始人王氏兄弟为了更多的收益,掺水卖假酒,他们的父亲知道了以后,让他们把所有的钱归还给了客人,并把所有掺水的酒全部砸掉,让儿子在城门口跪了一天。他们的父亲说,“莫道无人见,存心有四知”,要想把酒坊做大,必须要诚信立业,专研酿酒技术,方能长久。
 
  本来酒坊只有两间茅草屋,后来发展成上九村最大的一间作坊,而王氏兄弟利用上九山的天然泉水和当地的优质高粱酿酒,所酿出的酒口感纯正,味美甘甜,在附近的几个县城里都享有盛名。如今,这家酒馆依旧沿袭了王记酒馆的传统经营理念,手工酿酒,从颗粒粮食到散装称斤,童叟无欺,吸引了许多回头客。
 
  赊小鸡秋后算账
 
  讲诚信声名远播
 
  在以经商为主要营生的上九山村民中,曾经流行这样一种买卖方式,叫做“赊小鸡”。
 
  主家卖了小鸡先不收钱,而是在本子上记下买家的名字和应付钱数,等秋后再上门结账,这也就是秋后算账的来历。
 
  因为村户手里没有钱,小鸡养半年就能下蛋,用鸡蛋可以换些盐米钱,日子才有了滋味和盼头,所以没人愿意要公鸡,而上九山村民不仅要把小鸡赊给陌生人,还要保证都是母鸡。因此,上九山村在“赊小鸡”这门生意的重中之重就是讲诚信,公就是公母就是母,不能说假话,不能赊假账,这样才能取得人们的信任。
 
  这种以“信”字为特色的贩售方式,不仅仅让上九山村的老老小小几乎没饿过肚子,而且把买卖和“诚信”二字紧紧连在了一起,声名远扬。
 
  老学堂根植诚信
 
  萧进士一诺千金
 
  清朝中期,村民兴办教育,郑聂满娄四家富户捐资兴建“老学堂”,聘请老秀才教书育人。“言必信行必果”“人而无信不知其可”的诚信文化不断在这座古村里生根发芽。
 
  其中,萧家大儿子考中进士要到地方做官时,十里八乡的村民都来相送,并拿出自己最好的东西送给萧进士。萧进士深受感动,承诺做官后,一定为百姓做更多力所能及的事情。一年,萧进士回家探亲,见村民用水要从很远的地方挑水,便拿出了自己所有的积蓄,破除大石,为村民打造了一口井,兑现了自己的承诺。
 
  如今,萧进士院已经成为上九山古村游览的标志性景点之一,萧进士重信守诺的故事也广为人知。
 
  除此之外,上九山村还有冒雪磨刀、让粮卖粮、百里买梨、助邻耕田等等故事数不胜数,传为美谈。
 
  上九古村,“诚信”二字勾勒出其延续不衰的乡风民俗和文化脉络,讲述千年,还在延续.....
【打印本页】 【返回顶部】 【关闭窗口】

版权所有:信用中国(信阳.息县)

主办:息县人民政府办公室    承办:息县发展改革和委员会    电话:0376-5951017

网站标识码:4115280001    豫公网安备41152802000082号    豫ICP备1602240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