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用息县欢迎您! 

后台登录 |

APP下载 | 后台登录

安卓客户端

IOS客户端

使用提示:

用手机上的二维码扫描软件拍摄对应图标右侧二维码下载

  • 全国一体化信息查询
  • 行政许可与行政处罚
  • 站内查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 > 信用学堂

让有信用的企业家通行天下

来源:中国市场监管报 发布时间:2019-02-14 文字大小: |
  《中国市场监管研究》:这两年全国“两会”政府工作报告中都提出,要激发和保护企业家精神。近期,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第三十四次会议,审议通过了《关于进一步激发和保护企业家精神的意见》。您对企业家精神关注多年,请问您如何理解中央对企业家精神的这些强调?
 
  黄丽陆:这两年,新一届领导集体对企业家精神多次强调。我觉得某种意义上说,是对中国的企业家这个群体价值的一个更高层次的认同。改革开放这些年,中国基本确立了市场经济地位,但市场经济的中国道路走得比较曲折,甚至有时还会有些反复。大家对市场经济大趋势是认同的,政策法律也支持,但对这个市场里最核心的主体,也就是企业家的认同,我觉得一直是不够的。可以说直到今天,社会上对企业家的印象,包括我们聊得最多的影视作品中,企业家往往是有些负面形象,甚至还停留在“无奸不商”“为富不仁”,正面的其实不多。不可否认,中国的市场经济还在初级发展阶段,做得不好的企业家并不少见,但从发展的眼光看,随着经济社会文化的提升,企业家群体的整体素质也正在持续提升。如何正确去认识,大家的心态特别重要。这次中央提出,企业家是经济活动的重要主体,要深度挖掘优秀企业家精神特质和典型案例,弘扬企业家精神,发挥企业家示范作用,造就优秀企业家队伍。企业家的地位、价值不仅得到了最高领导层的关注与认可,也成为了经济社会文化发展中的一个风向标。在我看来,这是史无前例的进步。下一步的关键,在如何让中央的精神真正落地,这又是一大考验。对此,中央提出要营造依法保护企业家合法权益的法治环境,营造促进企业家公平竞争、诚信经营的市场环境,营造尊重和激励企业家干事创业的社会氛围,在我看来这三点也是中央精神落地的三大保障。当然,从企业家群体自身来说,同样面临着考验,那就是自我的不断提升,包括信心的提升。如果企业家这个群体没有信心来推动中国经济的转型发展,那么就会存在很大的潜在风险,因为转型发展最终一定是落实在企业层面。政府可以出很多政策,包括我们正在规划和推动的雄安新区,最后一定还是需要企业家们去把它落地的。中央提出要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形势政策、守法诚信教育,引导企业家爱国敬业、遵纪守法、创业创新、回报社会,更好调动广大企业家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这些是压力也是动力,这样的提升“永远在路上”。
 
  《中国市场监管研究》:您怎样理解“企业家精神”呢?可以说,您的认识不仅源自自己的经验经历,同时还源自与正和岛这一企业家大型社交服务平台中6000多位企业家、300多位专家学者的交往和把握。
 
  黄丽陆:我曾经对成功企业家的共同素质做过四点概括:第一点是“敢为天下先”。1978年改革开放后,国内中断的商业传统开始恢复,才又有了企业家的萌芽,很多从个体户起步,发展形成了民营企业家这个庞大群体。而他们的第一个特征就是“敢为天下先”。在中国改革开放30年间这波持续的推动是非常重要的一个观察点。第二点在商业上有创新。当他们发现了市场需求,通过各种方式乃至组合市场资源把这个需求刺激出来,再满足社会和你的消费者,于是创新就非常重要。市场经济发展到今天,光有“敢为天下先”难以为继,活下来的创业者靠的其实是持续的创新,有了持续的创新才有持续的坚守。第三点是企业家的领导力。个人的亲和力与个人风采的一个最大价值就是在人才相对稀缺的背景下,他能够吸引到一批愿意追随他的有能力的人,形成一个团队的概念。这点在中国企业家30年的发展史上其实也特别明显。做企业是需要接受拷问的,如果你接受不了拷问,那么企业肯定走不远的。这种拷问来自方方面面,而领导力的价值也正在这里。不能抗压,你怎么可能为企业赢得一个好的结果和未来。最后还有一个非常重要的指标,是挣钱之外的社会关怀、人文情怀。在这个时代,你成功了就要担负起一个做成功者的责任。所以我们说,百万财富属于企业家自己,但是亿万财富可能就属于社会了。我个人觉得企业家的良心和社会责任,是企业家精神非常重要的内容。如果说企业家有良心,敢于承担社会责任,那么他来干一件事可能就更容易做成,正所谓“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中国市场监管研究》:西方学者们编写了一本书:《历史上的企业家精神》,把从古到今也包括中国的企业家精神,做了一个历史性的回顾。而从《中国企业家精神特质》丛书的推出,我们能感受正和岛的一种愿望:让中国的企业家精神得以在全球范围被认知、分享和学习;让中国企业和中国企业家在国内外被正确认同,赢得一个受尊重的地位。那么,认同与尊重其实还是要反求诸己。尽管市场经济是信用经济已形成广泛共识,但真正实践起来却困难重重,这也是市场监管的最大难点。在您看来,这世上有没有让企业家守信经营的通关密码?
 
  黄丽陆:关键在于相信与选择,一个企业家是否愿意相信诚信、选择诚信。这种选择有两点我们需要注意:一个是企业家们其实挺现实,他会考虑要走哪条路。环境越好,选择诚信的也就会越多。还有一个是基于企业家自身品质,就是在人性深处有没有对自己的约束。中国的企业家越来越多的对自己进行这种约束,这是一个很好的现象,这是企业家应当秉持的原则。也许通过灰色方式赚钱相对容易,但现在中国大多数企业家都选择了一个正确的道路,这是中国社会进步的表现。如果一个企业的老板是这样的人,那他底下的员工也容易受到正面影响,甚至企业的各个利益相关方也容易循规蹈矩。我们把诚信作为自己企业的基础基石,“让全世界有信用的企业家都居住在正和岛上”这一愿景的核心就是诚信。我们是个社交服务平台,这个平台有三个层次,第一个层次最基础的就是信用社交,是有诚信的企业家在一起。第二个层次我们才是学习社交,就是说我们来了干什么?来了要通过学习来提升我们做企业的本领的。第三个层次我们叫合作社交,我们大家都相识了,价值观都是一致的,我们做企业都很能干,那我们的相互合作就不是问题了。可以说,信用社交、学习社交、合作社交三者的实质其实都在诚信。现在商场上也依然存在一些不好的企业家。深究起来,不完全是企业家个人原因,一定程度上与有没有一个依法保护企业家合法权益的法治环境相关,与有没有促进企业家公平竞争、诚信经营的市场环境相关,与有没有尊重和激励企业家干事创业的社会氛围相关。现在中国的企业家并不比世界上别的国家的企业家差,只是西方世界的市场经济有几百年的发展时间,它的规则、环境都发育得较为完善,中国的企业家在很多时候面对的是规则不清晰或者不执行,人也被边缘化,周遭与成熟的市场经济相比有不小距离,企业家们需要花很大心力去应对这些。所以社会诚信建设任重道远,市场监管也任重道远。如果说这世上有一组让企业家守信经营的通关密码,那么这组密码有些像虎符,一半在企业家手中,另一半其实在法治环境、市场环境与社会氛围这一方。
 
  《中国市场监管研究》:社会责任已成为一个企业生存发展的“命门”。您们提出自己的发展要以公益心态加商业手段。这样的运作应该说是“责任竞争力”时代的利器与趋势,但不少企业家和社会企业家又都折戟于斯,因为公益与商业有时候就是一对天敌。最典型的就是购物即慈善的公益营销,往往毁誉参半。您如何做好公益与商业之间的平衡?假如在市场化上遭遇重大选择,如何保证必需的商业手段不会改变公益心态的初衷?
 
  黄丽陆:我们的实践是这样的:如果发现一个企业有不良记录,我们先要判别这个不良记录的属性是什么,如果是正常的商业纠纷能通过法律解决的,就通过正常的法律途径去解决。我们还要分清不良记录的主体原因是什么,如果是有诈骗嫌疑那肯定不行。所以我们建立了一套科学可行的标准,进行准入审查。进入之后还是用信用来连接大家,如果说我们没有这个职能,意义就不大了。我们也建立了一些劝阻规则,针对一些相对较轻犯规进行劝阻与处罚。比如有的人爱喝酒,喝完酒就骂人,这本来属于个人习性与修养,但在一个群体里面这样就不太适合,他容易破坏群体的氛围对吧?那这可能就需要劝阻。还有虚假宣传做一些所谓的“众筹”,有的只是出于专业能力不强,但这样做带来的影响非常恶劣。这些我们都会加以规制。其实无论公益还是商业,诚信是一条共同的底线,无论市场化上遇到了怎样的选择,如果失去了对底线的把握,最终的结局都只会是毁灭性的,“躲过了初一,也躲不过十五”。
 
  《中国市场监管研究》:说到选择,最近有本美国畅销书叫《伟大的挣扎——不确定时代的责任型领导力》,那位作者研究分析了成百上千企业家和企业家精神的案例,提出在今天这个不确定时代,企业家和企业家精神就是一个不断从挣扎走向伟大的过程。我们相信,这一定也是众多企业家的共识。请问您有过这样的时刻吗?或者如果您面对这样的时刻,会怎样去做?
 
  黄丽陆:从挣扎到伟大,这在中国企业家中有很多很好的样本,也是企业家精神最好的体现。很多成功的企业家,当初艰苦奋斗创业有成,现在在这个不确定的时代还想往前走,却往往上不去了,为什么呢?各方面的原因可能都有,但背后有一个关键在我看来是共同的,就是他的心性不够,目标不够远大,无法打开自己的心结。王阳明临终前用“此心光明,亦复何言”来自喻,这也应当成为每一个企业和企业家共同的追求,它是从挣扎到伟大的人生底牌。另外,要掌握方法,找对了方法原来不能解决的事就能迎刃而解了。还要有一个有凝聚力战斗力的团队,光有企业家一个人不可能将所有想法变为现实,一定要有志同道合的团队才能走得更远。
 
  《中国市场监管研究》:是的,领导力理论有个常识:领导力不仅是领导的事,更是组织里每一个人的事;不仅是个人的事,更是整个组织的事。对企业家精神的一个重大挑战,就是如何从企业家的个人精神,演变发展为一个企业的精神或文化,以保持其市场的领导地位和引领作用。对创业创新的外部环境,您曾提出社会的市场化、市场资源配置、创业热情和商业理解等方面都越来越宽松进步了,但有些压力也在加大。那么,从企业家精神的角度,您对投身于“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创业者、创新者有何忠告?
 
  黄丽陆:这是一个很好的话题。从我们国家经济大趋势来讲,“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有其合理性、必然性,社会价值也十分突出。因为现在已经到了这样一个节点。“双创”能扩展中国的整体创新之路,同时可以促进青年的发展,青年是最有活力也最有想法的。今天的千万企业大军,明天有可能成为中国企业的顶梁柱、半边天。这里面还包括就业问题,“双创”为全国就业形势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但大学生创业也要把握好一个度,面对严酷的市场竞争,光有热情是不够的,甚至光有资金也是不够的,要有理想却不能“理想主义”,这个时代需要的是专业主义。
 
  《中国市场监管研究》:从商业媒体管理者到企业家服务商,您一直在同企业和企业家打交道,要激发和保护企业家精神,让市场真正富有活力与创造力,您认为工商和市场监管部门应该如何作为?作为市场监管利益相关方,您和正和岛有何寄语?
 
  黄丽陆:工商和市场监管部门按照简政放权放管结合优化服务改革精神,激发了市场活力和创造力。中国企业每天都在壮大,现在市场主体达8000多万,规模世界第一。这是一个了不起的成就。从改革开放到现在,我觉得宏观角度上讲中国的企业和企业家群体已成气候。但从生存发展的环境上来看,我们期待着放管服改革能持续深入,在监管的同时体现出更多的服务,让有信用的企业家真正能通行天下。
【打印本页】 【返回顶部】 【关闭窗口】

版权所有:信用中国(信阳.息县)

主办:息县人民政府办公室    承办:息县发展改革和委员会    电话:0376-5951017

网站标识码:4115280001    豫公网安备41152802000082号    豫ICP备16022408号